
期刊简介
《国际眼科杂志·IJO》简介 《国际眼科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是在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眼科理事会的指导和支持下,由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主办的国际性中英文混合版眼科专业学术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672-5123、CN61-1419/R。本刊于2000年创刊,现为月刊。《国际眼科》杂志社是经国家工商总局审名注册的独立法人机构,胡秀文总编为法人代表。本刊由国际眼科理事会主席G.O.H. Naumann/Bruce E. Spivey教授和世界卫生组织特别顾问R. Pararajasegaram教授及国际防盲协会主席G.N.Rao教授出任总顾问;中华眼科学会原主任委员张士元教授等出任名誉总编;陕西省眼科学会常委胡秀文教授任社长/总编辑;第四军医大学全军眼科研究所所长惠延年教授任主编;中华眼科学会主任委员黎晓新教授及陕西省眼科学会主任委员王雨生教授等任副主编。本刊已被荷兰《医学文摘》、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等国内外权威性检索系统收录,并被评为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据权威机构统计,2006年本刊影响因子为1.063,在我国16种眼科专业期刊中名列第二。它是我国眼科领域唯一的国际性刊物,遵照“让中国眼科走向世界 让世界眼科关注中国”的办刊宗旨,现已率先实现编委会及稿源国际化。英文原著栏目为本刊特色栏目,所刊发的全英文论文和国际论文居国内眼科杂志之首。它已成为我国眼科界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并已成为海内外知名的国际性眼科专业学术期刊。本刊为一综合性眼科专业学术期刊,涵盖面广、信息量大;包括眼科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及相关学科研究论文。我们本着“想读者之所想、急作者之所急”的办刊理念,将竭诚为广大作者读者服务。欢迎投稿、欢迎订阅、欢迎引用本刊文献!地址:(710054)中国西安友谊东路269号电话:029-82245172/83085628 传真:029-82245172邮箱:ijo.2000@163.com ijo2000@126.com网址:www.IJO.cn;www.world-eye.cn(国际眼科网)
出暑之后:冻亦有度,解“秋困”有妙招
时间:2025-08-28 16:04:24
一、节气里的信号
“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太阳抵达黄经150°,昼夜温差立刻拉大到8–10 ℃,湿度却在72小时之内陡降20%。身体最先感知的是皮肤:皮脂腺分泌减少30%,汗孔半闭,血流从体表向内回收。于是,有人误以为“该捂”,有人依旧短衣短裤,结果感冒、秋乏接踵而至。把握“秋冻”的分寸,就成了处暑后30天的养生主线。
二、秋冻≠挨冻:一条“26-8”公式
把一天最低温设为T,当T≥26-8=18 ℃时,可继续“冻”;T<18 ℃或风力>4级,就要加衣。
早晨出门:短袖+薄外套,方便随走随脱。
中午气温回升:外套搭在手臂,避免汗湿再吹风。
夜间就寝:被子先盖毛巾被,后半夜冷再换薄棉被。
老人、儿童、慢阻肺患者把门槛提高到20 ℃,并重点保护前胸、后背、颈椎三处。
三、秋乏不是懒,是“换档期”的生理波动
处暑后,松果体分泌褪黑素增加19%,血清素却下降,人自然昏昏沉沉。再加上外周血管收缩,大脑供氧减少4%–6%,出现“早上起不来、午后打盹、傍晚发呆”的三段式困倦。
破解办法:
1. 光照疗法:起床后30分钟内到阳台或户外晒10分钟阳光,抑制褪黑素峰值。
2. 20分钟“能量盹”:午后闭眼但不上床,设闹钟防止进入深睡。
3. 冷水洗脸+咀嚼:低温刺激三叉神经,咀嚼增加脑血流13%,两招迅速清醒。
四、饮食:减辛增酸、润而不滞
早餐:小米南瓜粥+核桃仁,补B族维生素、提升色氨酸利用率。
午餐:番茄牛腩+糙米饭,番茄富钾防低钾性乏力,牛肉提供血红素铁。
下午茶:雪梨百合羹,润燥止咳,替代咖啡防止傍晚兴奋。
晚餐:清蒸鲈鱼+凉拌秋葵,高蛋白低脂肪,减轻胃肠负担。
总原则:每天喝水1500–2000 ml,盐<5 g,辛辣、油炸减半,防止“燥上加燥”。
五、运动:早晚两段、微汗即止
处暑后最忌大汗淋漓,推荐“两练”:
1. 晨练:15分钟八段锦或快走,关节液黏度降低,减少跌倒。
2. 傍晚练:10分钟靠墙静蹲+弹力带划船,提高下肢血流,防止久坐血栓。
心率控制在(170-年龄)×0.8以内,微汗即可,运动完立即擦干、加衣。
六、穴位与香囊:小物件大作用
风池穴:双手拇指揉按30次,驱散颈后风寒。
太阳穴:中指打圈1分钟,缓解午后头胀。
自制香囊:艾叶2 g、佩兰2 g、薄荷1 g,装纱布袋放办公桌,提神化湿。
七、睡眠:比夏季提前30分钟
处暑后昼短夜长,建议22:30上床。若仍感入睡困难,可睡前热水泡脚15分钟(40 ℃左右),水里加一撮盐、几滴薰衣草精油,刺激足底毛细血管反射,诱导深睡。
八、重点人群提醒
高血压:早晚监测血压,若昼夜差值>20 mmHg,及时调药。
糖尿病患者:水果选苹果、梨,每次不超过100 g,避开香蕉、葡萄。
儿童:早晚加一件纯棉背心,幼儿园内可用后背是否发凉判断穿衣是否合适。
孕产妇:钙需求增加200 mg/日,早晚各一杯250 ml牛奶,搭配10分钟日照,预防低钙抽筋。
九、结语
处暑像一把慢调音的钥匙,把我们从盛夏的高八度调到秋日的低三度。学会“冻”得有度、吃得不燥、睡得提前、动得适量,就能把秋乏变成秋爽,让身体与天地一起,完成这场温柔而高效的换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