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眼科杂志

期刊简介

      《国际眼科杂志·IJO》简介  《国际眼科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是在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眼科理事会的指导和支持下,由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主办的国际性中英文混合版眼科专业学术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672-5123、CN61-1419/R。本刊于2000年创刊,现为月刊。《国际眼科》杂志社是经国家工商总局审名注册的独立法人机构,胡秀文总编为法人代表。本刊由国际眼科理事会主席G.O.H. Naumann/Bruce E. Spivey教授和世界卫生组织特别顾问R. Pararajasegaram教授及国际防盲协会主席G.N.Rao教授出任总顾问;中华眼科学会原主任委员张士元教授等出任名誉总编;陕西省眼科学会常委胡秀文教授任社长/总编辑;第四军医大学全军眼科研究所所长惠延年教授任主编;中华眼科学会主任委员黎晓新教授及陕西省眼科学会主任委员王雨生教授等任副主编。本刊已被荷兰《医学文摘》、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等国内外权威性检索系统收录,并被评为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据权威机构统计,2006年本刊影响因子为1.063,在我国16种眼科专业期刊中名列第二。它是我国眼科领域唯一的国际性刊物,遵照“让中国眼科走向世界 让世界眼科关注中国”的办刊宗旨,现已率先实现编委会及稿源国际化。英文原著栏目为本刊特色栏目,所刊发的全英文论文和国际论文居国内眼科杂志之首。它已成为我国眼科界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并已成为海内外知名的国际性眼科专业学术期刊。本刊为一综合性眼科专业学术期刊,涵盖面广、信息量大;包括眼科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及相关学科研究论文。我们本着“想读者之所想、急作者之所急”的办刊理念,将竭诚为广大作者读者服务。欢迎投稿、欢迎订阅、欢迎引用本刊文献!地址:(710054)中国西安友谊东路269号电话:029-82245172/83085628     传真:029-82245172邮箱:ijo.2000@163.com   ijo2000@126.com网址:www.IJO.cn;www.world-eye.cn(国际眼科网)                                              

​GLP-1减重针:科学使用的8个关键

时间:2025-08-18 14:37:03

近年来,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在减重领域崭露头角,其中诺和泰(司美格鲁肽)作为代表性药物,受到广泛关注。但这类药物并非"魔法针剂",其使用需要科学认知和规范管理。对于正在使用或考虑使用该药物减重的人群,以下关键信息值得深入了解。

GLP-1类药物的双重身份

这类药物最初用于糖尿病治疗,通过模拟人体天然GLP-1激素发挥作用。简单来说,它像一位"智能调度员":一方面减缓胃排空速度,让食物在胃里停留更久,产生持续饱腹感;另一方面直接作用于大脑食欲中枢,降低对高热量食物的渴望。研究显示,配合生活方式干预,使用诺和泰的患者平均可减重10-15%,相当于一个标准西瓜的重量。

饮食管理是疗效基石

药物虽能调节食欲,但暴饮暴食仍可能突破其作用阈值。建议采用"三定原则":定时进餐避免血糖波动,定量摄入控制总热量,定质选择优先高蛋白、高纤维食物。特别要避免"注射后放纵心理"——部分使用者因初期体重下降明显,反而放松饮食控制,这就像给漏水的水桶不断注水,最终影响整体效果。

血糖监测不可忽视

即使非糖尿病患者,用药期间也应定期检测血糖。GLP-1类药物会使胰岛素分泌更具节律性,可能引发低血糖风险。建议配备家用血糖仪,像记录体重变化一样建立血糖日志。若空腹血糖持续低于4mmol/L,或出现心慌、手抖等低血糖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调整方案。

不良反应的应对策略

约30%使用者会出现胃肠道反应,如恶心、腹胀等。这些症状多出现在剂量递增期,可比喻为身体适应新"管理员"的磨合过程。建议从最低剂量起始,注射后避免立即平卧,分食多餐减轻胃部负担。若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剧烈腹痛(可能为胰腺炎信号),需立即就医。

药物使用的正确打开方式

诺和泰需皮下注射,推荐部位为腹部、大腿或上臂,每次更换注射点避免局部硬结。就像给花园轮流浇水,不同区域轮流注射能保证药物吸收均匀。首次使用前需仔细阅读注射笔使用指南,错误操作可能导致剂量不准。储存时未开封药物需冷藏(2-8℃),正在使用的笔芯可室温保存,避免阳光直射。

特殊情况的预警信号

当出现持续性呕吐、严重脱水症状(尿量减少、口渴难忍),或颈部出现肿块伴心悸时,可能提示罕见但严重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这类情况就像身体拉响的警报器,需要立即医疗干预。同时,有甲状腺髓样癌家族史或胰腺炎病史者需提前告知医生,这类人群可能不适合使用该药物。

停药时机的科学把握

当体重进入平台期(连续3个月无变化)或BMI降至健康范围时,应考虑逐步减量停药。突然停药可能导致体重反弹,建议通过"阶梯式撤退":先延长注射间隔,再降低单次剂量,同时强化饮食运动管理。理想状态下,用药期间培养的健康习惯应成为终身的生活方式。

联合干预的综合效益

临床试验表明,药物联合运动可使减重效果提升40%。推荐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与抗阻训练结合,既能增强药物对代谢的改善作用,又能减少肌肉流失。睡眠管理同样关键,长期睡眠不足会升高饥饿素水平,部分抵消药物作用。

GLP-1类药物为肥胖管理提供了新选择,但必须认识到其辅助工具的定位。诺和泰等药物的价值,在于为生活方式改变争取"时间窗口",而非永久解决方案。个体化用药方案、全程医学监督配合行为改变,才是实现长期健康体重的黄金三角。用药期间保持与医生的定期沟通,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方能最大化获益并控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