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国际眼科杂志·IJO》简介 《国际眼科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是在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眼科理事会的指导和支持下,由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主办的国际性中英文混合版眼科专业学术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672-5123、CN61-1419/R。本刊于2000年创刊,现为月刊。《国际眼科》杂志社是经国家工商总局审名注册的独立法人机构,胡秀文总编为法人代表。本刊由国际眼科理事会主席G.O.H. Naumann/Bruce E. Spivey教授和世界卫生组织特别顾问R. Pararajasegaram教授及国际防盲协会主席G.N.Rao教授出任总顾问;中华眼科学会原主任委员张士元教授等出任名誉总编;陕西省眼科学会常委胡秀文教授任社长/总编辑;第四军医大学全军眼科研究所所长惠延年教授任主编;中华眼科学会主任委员黎晓新教授及陕西省眼科学会主任委员王雨生教授等任副主编。本刊已被荷兰《医学文摘》、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等国内外权威性检索系统收录,并被评为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据权威机构统计,2006年本刊影响因子为1.063,在我国16种眼科专业期刊中名列第二。它是我国眼科领域唯一的国际性刊物,遵照“让中国眼科走向世界 让世界眼科关注中国”的办刊宗旨,现已率先实现编委会及稿源国际化。英文原著栏目为本刊特色栏目,所刊发的全英文论文和国际论文居国内眼科杂志之首。它已成为我国眼科界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并已成为海内外知名的国际性眼科专业学术期刊。本刊为一综合性眼科专业学术期刊,涵盖面广、信息量大;包括眼科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及相关学科研究论文。我们本着“想读者之所想、急作者之所急”的办刊理念,将竭诚为广大作者读者服务。欢迎投稿、欢迎订阅、欢迎引用本刊文献!地址:(710054)中国西安友谊东路269号电话:029-82245172/83085628 传真:029-82245172邮箱:ijo.2000@163.com ijo2000@126.com网址:www.IJO.cn;www.world-eye.cn(国际眼科网)
暴雨天气十大健康防护指南
时间:2025-07-30 16:24:02
强降雨天气不仅带来出行困难,更潜藏着多重健康威胁。针对老年人、儿童及户外工作者等脆弱人群,以下十大健康提示将帮助您科学应对淹水、感冒及食物短缺风险,筑牢安全防线。
一、优先向高处转移,警惕“隐形杀手”
当洪水来袭时,低洼区域首当其冲。老年人行动迟缓,需提前规划转移路线,选择稳固的混凝土结构屋顶或高层建筑避险,避免泥坯房等不稳固建筑。若已被洪水围困,可利用门板、泡沫塑料等漂浮物转移,但切记远离倾斜电杆和断头电线——这些“带电的毒蛇”可能引发致命触电。儿童身高较矮,积水达30厘米即可被冲倒,家长需全程牵紧孩子手腕,避免使用书包带等易脱落的连接方式。
二、远离积水区,破解“水下陷阱”
城市内涝时,60%的触电事故发生在积水中。户外工作者需特别注意:井盖缺失的收水井如同“张开嘴的深渊”,涉水时应手持长棍探路。车辆误入深水区时,水深超过排气管需低挡匀速通过;若车门无法打开,待水漫至车顶时深吸气破窗逃生,比盲目推门成功率提高3倍。老年人常备的金属拐杖可能导电,建议更换为木质或碳纤维材质。
三、饮用水安全比黄金更珍贵
洪水污染水源后,每毫升水中可能含百万级致病菌。煮沸是最经济的消毒方式,持续沸腾1分钟可杀灭99.9%的病原体。临时避难所应配备5升/人/天的密封装矿泉水,儿童需额外准备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警惕“看似干净”的自来水,管道破裂后即便出水清澈也可能含工业污染物。
四、罐头食品:时间的朋友
军用级罐头虽口味单一,但其密封性能可使保质期延长至10年以上,是应对食物短缺的“压舱石”。老年人选择民用罐头时,优先购买鱼类、豆类等低钠高蛋白产品;儿童推荐水果罐头补充维生素,但需控制每日摄入量不超过200克。户外工作者可随身携带50克装压缩饼干,一块饼干提供的热量相当于两碗米饭。
五、保暖防病的三层防护法
暴雨致环境湿度达90%时,体温流失速度提升40%。老年人采用“洋葱式穿衣法”:内层速干衣吸汗,中层抓绒衣保暖,外层防水冲锋衣阻隔雨水。儿童头部散热占比高,佩戴宽檐防水帽可减少30%热量流失。户外工作者需准备密封袋装干袜子,足部潮湿超过2小时即增加冻伤风险。
六、阻断感冒传播链
流感病毒在潮湿环境中存活时间延长3倍。家庭成员间严格区分毛巾、水杯等个人物品,钢笔、手机等高频接触物每日用酒精棉片消毒。儿童聚集的避难所要保持“对角线通风”——同时打开房间对角线的两扇窗,换气效率比单窗提升70%。老年人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可降低暴雨后呼吸道感染住院率45%。
七、慢性病患者的应急管理
高血压患者需每日早晚监测血压,波动超过20mmHg应立即就医。糖尿病患者应将胰岛素储存在防水盒中,避免接触洪水后引发感染。户外工作者携带的急救包应包含防水创可贴、碘伏棉签,伤口接触污水后需用生理盐水冲洗10分钟以上。
八、心理防护的“锚定效应”
儿童在雷暴天气易产生焦虑,可通过“安全岛想象法”缓解——引导其描绘阳光沙滩场景。老年人保持原有作息规律,夜间使用小夜灯预防跌倒。户外工作者进行4-7-8呼吸训练: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每天3次可降低应激反应。
九、智能设备的避险应用
智能手机安装水位预警APP,当周边积水达15厘米时自动报警。儿童佩戴的智能手表需开启“电子围栏”功能,超出安全范围即时提醒。老年人家庭配置防水收音机,断电时仍可接收气象信息。
十、互助网络的编织法则
社区建立“1+1+1”帮扶小组:1位年轻人协助1位老年人和1位儿童。制作“应急联络卡”缝在儿童衣物内侧,注明血型、过敏史。户外工作者组成5人互助小队,实行“双盲检查”——每次涉水前互相检查救生装备。
特殊时期的安全防护,需要将科学方法转化为日常习惯。这些措施如同为健康撑起的保护伞,虽不能改变天气,却能让我们在风雨中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