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国际眼科杂志·IJO》简介 《国际眼科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是在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眼科理事会的指导和支持下,由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主办的国际性中英文混合版眼科专业学术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672-5123、CN61-1419/R。本刊于2000年创刊,现为月刊。《国际眼科》杂志社是经国家工商总局审名注册的独立法人机构,胡秀文总编为法人代表。本刊由国际眼科理事会主席G.O.H. Naumann/Bruce E. Spivey教授和世界卫生组织特别顾问R. Pararajasegaram教授及国际防盲协会主席G.N.Rao教授出任总顾问;中华眼科学会原主任委员张士元教授等出任名誉总编;陕西省眼科学会常委胡秀文教授任社长/总编辑;第四军医大学全军眼科研究所所长惠延年教授任主编;中华眼科学会主任委员黎晓新教授及陕西省眼科学会主任委员王雨生教授等任副主编。本刊已被荷兰《医学文摘》、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等国内外权威性检索系统收录,并被评为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据权威机构统计,2006年本刊影响因子为1.063,在我国16种眼科专业期刊中名列第二。它是我国眼科领域唯一的国际性刊物,遵照“让中国眼科走向世界 让世界眼科关注中国”的办刊宗旨,现已率先实现编委会及稿源国际化。英文原著栏目为本刊特色栏目,所刊发的全英文论文和国际论文居国内眼科杂志之首。它已成为我国眼科界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并已成为海内外知名的国际性眼科专业学术期刊。本刊为一综合性眼科专业学术期刊,涵盖面广、信息量大;包括眼科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及相关学科研究论文。我们本着“想读者之所想、急作者之所急”的办刊理念,将竭诚为广大作者读者服务。欢迎投稿、欢迎订阅、欢迎引用本刊文献!地址:(710054)中国西安友谊东路269号电话:029-82245172/83085628 传真:029-82245172邮箱:ijo.2000@163.com ijo2000@126.com网址:www.IJO.cn;www.world-eye.cn(国际眼科网)
从药剂师到阶下囚:阚全程的医疗扩张神话与崩塌
时间:2025-06-12 10:02:26
1984年8月,一个21岁的年轻人从开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毕业,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踏入河南医科大学一附院药剂科。没人能预料,这个说话轻声细语的药师阚全程,会在三十年后成为中国医疗界最富争议的“扩张舵手”,最终因违纪违法黯然落幕。
药剂师的逆袭:从配药台到权力中心
在药剂科的十五年里,阚全程完成了职业人生的第一次蜕变。他白天调配处方,夜晚攻读河南医科大学临床药理学硕士,35岁便跃升为副院长——这个纪录至今仍是河南省三甲医院最年轻副院长的标杆。2000年三校合并后,河南医科大学一附院更名为郑州大学一附院,阚全程的舞台随之扩大。2008年,45岁的他正式执掌这家医院,开启了被称为“医疗大跃进”的九年任期。
他的扩张策略堪称激进:床位如搭积木般从1900张暴增至1万张,年营收从6.8亿元飙升至95亿元,职工人数突破万人。到2021年他离任时,郑大一附院已长成“日均吸金6000万”的庞然大物,年营收高达218.78亿元,相当于某些地级市全年财政收入。这种“超级医院”模式虽带来规模效益,却也埋下资源虹吸的隐患——就像一棵过度生长的巨树,其阴影下的小草难以获得阳光。
双面院长:业绩光环下的争议
在阚全程的治下,郑大一附院被称为“亚洲最大医院”,但争议始终如影随形。他推崇的“规模即竞争力”理念,将医院变成医疗界的“沃尔玛”:用庞大接诊量摊薄成本,用尖端设备吸引患者,却也让基层医院陷入“技术空心化”困境。有业内人士比喻,这种模式如同“抽水机”,将全省疑难重症患者和医保资金源源不断抽向省会,而阚全程正是这台机器的总设计师。
2018年,他的职业生涯迎来转折。从医院院长升任河南省卫健委主任,权力版图从单一医院扩展至全省7800余家医疗机构。此时的他手握医保资金分配、重大项目审批等核心权力,却也在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双重身份中逐渐迷失。值得注意的是,2020-2021年间他罕见地同时兼任省卫健委主任和郑大一附院党委书记,这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安排,为其后续被查埋下伏笔。
崩塌时刻:扩张神话的终结
2025年,河南省纪委监委的一纸通报为阚全程的职业生涯画上句点。这位曾创造“床位神话”的掌舵者,最终因严重违纪违法接受调查。回溯其轨迹,扩张战略与权力集中构成了危险的组合:医院规模扩张需要政策倾斜,而政策制定权又掌握在自己手中。这种闭环就像“自我喂养的怪兽”,当监管缺位时,腐败风险便呈指数级增长。
在医疗反腐深化的背景下,阚全程案被视为行业“刮骨疗毒”的典型案例。他主导的超级医院模式虽短期内提升了医疗资源供给,却也暴露了“重规模轻质量”“重效益轻公益”的结构性矛盾。如今郑大一附院面临的挑战,恰是中国医疗改革困境的缩影——如何在效率与公平、增长与可持续之间找到平衡,或许比单纯追求床位数字更有价值。
从药剂师到阶下囚,阚全程的人生抛物线警示着:当医疗被异化为生意,当公益让位于政绩,再辉煌的扩张神话终将崩塌于时代的审判台前。